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

革命百周年1911辛亥革命成功了嗎

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帝國的統治,結束帝制創立民國,開啟了民主共和的新紀元,使共和觀念Repiblic 深入社會中上層人士思想中。作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對中國國內的民族關係及同時期亞洲其他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產生了重要影響。

革命建國之後接種而來的是一系列內憂外患事件的發生,這不僅結束了此前立憲派實行君主立憲的努力,而且對此後中國憲政與法治發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與地方關係,乃至於人民是否真的能當家作主,也都隨之發生了逆轉。

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當時孫中山表示說如果清帝確實實行退位,政權和平轉移民國並且宣佈共和,則南方臨時政府絕不食言,文即可宣佈解職以能首推袁世凱。南方十七省的革命黨人亦認為北方的袁世凱是能領導中國的有力領袖。同年2月12日,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幼帝溥儀退位,清朝於中國的統治宣告終止。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依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改總統制為內閣制。10月6日袁世凱被選為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1913年2月,依據臨時約法,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國會選舉。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按約法精神應由該黨理事長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3月20日,宋教仁卻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國大譁。7月,孫文重組中華革命黨,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但遭到失敗,結果造成了中國的南北分裂。

1914年1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5月袁即推出新的中華民國約法,復將內閣制改回為總統制,之後再修改總統選舉法,使總統可無限期連任,新任總統亦由在任總統指派,此刻中國雖名共和,袁卻以擁有世襲的權力。對於袁世凱妄圖稱帝後的歷史評價一般以負面居多,而其主要的正面功績是在清朝主政時期。關於他的負面評價是否完全公允近年來也遭人質疑。

袁世凱藝權均通有任事之才、治軍之能,實為清朝一務實幹練之能臣,從小站練兵至接掌北洋,還有他建新學的學校,廢除科舉,裁撤舊軍改編警察,令中國軍警分離。袁世凱對中國的軍事和工業化,有著很大的貢獻。在袁世凱幾年的治理後,中央財政也有很大的改觀,從民國初年的借債度日到每年庫存可餘兩千多萬元。後來袁氏違背民國公意,洪憲登基,遭到全中國的反對,甚至連心腹的北洋軍人都不例外,至此袁氏之威望徹底破產。稱帝之舉堪稱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錯誤。

滿清北洋軍 東洋-南洋-西洋-北洋 多黨制動亂和軍閥混戰 Beiyang Army
國民革命軍 從帝制到民國 從北伐到抗戰 National Revolutionary Army
人民解放軍 從建立新中國 回到一個中國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晚至1978年由鄧小平提出一條,不再是革名,而是「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為中國大陸確立了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這個決策的成效之一是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外封閉的情況,令中國得以向全世界開放,同時大幅度提高了國內人民的生活水準,改善了國際上的形象,時至今日國家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將使中國進入經濟更高速發展時期。有人就在網誌上貼文戲稱,今日的共軍緊緊抱著黨國體制不放,很像是廣州革命時期的北伐軍,而據守臺灣的國軍,卻不斷向外購買洋槍洋砲,很像是軍閥割據時期的北洋軍,只是割據的不是北方,而是東南一島的臺灣,讓人頗有造化弄人歷史錯置,不勝唏噓之感。

Geography Unification Trend:Due to Philippine plate push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TAIWAN move to northwest about 8cm per year.
中國早在唐朝時期即已發展確立了負責中樞政務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負責決策的中書省,負責審議的門下省,具體執行的尚書省。三省長官共同行使宰相權,負責處理國家政務。這些長官們日常辦公的地方叫“政事堂”,這是中文“政府”二字之由來。「政」是眾人之事「治」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即曰『政治』。現有西方體制都是選上選下的二合一競選,民國最初的選舉制度,選上和選下在設計上是分立的,真正的五權憲法中民眾可以直接行使彈劾權,選下權原本是要交給民眾的。

辛亥成功了嗎? 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 上集一 上集二 下集一 下集二

『二彈終結二戰』
一方 老美亂投原子彈 在遠東產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
二方 小日本兩城全倒 廣島/長崎 中國境內數百萬日軍 就地棄械投降
三方 大中國半壁真空 天下大亂 形勢逆轉 紅軍率先搶佔東北-原關東軍佔領區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